眾里尋他千百度,千呼萬喚始出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于11月3日在北京隆重揭曉。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獲殊榮,石油和化工行業有近30項科技成果閃耀其中。
2020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雙子星”都出自化學領域。他們分別是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申報的“納米限域催化”項目和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團隊申報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項目。
“納米限域催化”概念是包信和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并創建的,對催化反應過程和催化作用機理的這一“黑匣子”進行解密,為普適意義的化工和能源生產打開了一扇認識催化過程、精準調控化學反應的大門,讓化學反應更加節能環保、精準高效。針對高分子和碳能否實現“造孔”這一國際研究的空白,趙東元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被國際同行認為開拓了納米科學的新方向,引領了國際介孔材料領域發展,為新一代藥物合成催化劑、仿生離子通道、柔性微流控器件等的構筑奠定了基礎。這兩項成果雙雙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成為我國基礎研究水平持續提升的最佳注腳。
“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和“復雜原料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研發及工業應用”兩項化工領域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由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聯合20余家單位協同攻關完成的“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發展了獨立自主的煤制油產業化技術,對支撐國家能源多元供給、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和現實意義。該項目形成了國際領先的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在煤間接液化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重大裝備及材料、工程放大及系統集成技術等方面取得重要創新成果。由中國石化集團牽頭攻克的“復雜原料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研發及工業應用”項目,使我國率先成為全面掌握復雜原料乙烯成套技術的國家,引領了我國乙烯工業技術進步,支撐了我國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獲獎項目中,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名的9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成為繼2007年提名的8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后取得的最高獲獎數。
據介紹,2020年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嚴格控制獎勵數量。2020年三大獎通過項目進一步減少,授獎率降至14.9%,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獲獎數較2019年減少20%,國家科技獎勵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石油化工行業獲獎項目
自然科學一等獎
納米限域催化
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創制和應用
自然科學二等獎
活細胞化學反應工具的開發與應用
碳鏈與金屬的螯合化學
熒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基礎研究
手性金屬—有機多孔固體的設計構筑及性能研究
單壁碳納米管的可控催化合成
限域反應構建晶態能量轉換材料及調控機制
技術發明二等獎
新型聚驅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關鍵技術
烯烴可控配位聚合方法與高性能彈性體制備技術
血液細胞熒光成像染料的創制及應用
典型農林廢棄物快速熱解創制腐植酸環境材料及其應用
海洋深水鉆探井控關鍵技術與裝備
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陽能電池表界面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
技術進步一等獎
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
工業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深度治理技術及應用
復雜原料百萬噸級乙烯成套技術研發及工業應用
技術進步二等獎
高純/超高純化學品精餾關鍵技術與工業應用
高可靠長壽命鋰離子電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氫脫硫—烯烴分段調控轉化成套技術
高導熱油基中間相瀝青碳纖維關鍵制備技術與成套裝備及應用
氫氣規?;峒兣c高壓儲存裝備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基于3S維度的生物質固廢清潔高效燃氣能源化關鍵技術及應用
煤矸石煤泥清潔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
大型復雜碳酸鹽巖油藏高效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關鍵工程技術與工業化應用
斷陷盆地油氣精細勘探理論技術及示范應用—以濟陽坳陷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