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是由中國廣核集團和中核集團聯合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以“177組燃料組件堆芯”和“三個實體隔離的安全系列”為主要技術特征,在能動安全的基礎上采取了有效的非能動安全措施,兼顧了能動的成熟和非能動的優勢,充分利用我國近30年來核電站設計、建設、運營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實現了集成創新。
防城港核電董事長胡文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的開工建設,將進一步助力廣西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為開創東盟國際新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貢獻力量。此外,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還將作為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項目的參考電站,成為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橋頭堡。 今年10月21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在倫敦正式簽訂英國新建核電項目投資協議,由中廣核牽頭的中國企業與法國電力共同投資新建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并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和布拉德韋爾B兩大后續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胡文泉透露,這意味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將首次進入西方發達國家。
中廣核中國廣核集團副總經理鄭東山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核電走出去,形象地講有“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三種策略。此前與羅馬尼亞合作開發切爾納沃德核電項目是借船出海,英國欣克利角C項目是拼船出海,控股項目則是造船出海。“借船”和“拼船”的目的是為了學習、鍛煉能力,實現最終“造船”出海。只有中國的自主技術走出去,實現“造船”出海,才能帶動裝備制造業最大程度走出去。